直覺又浪漫的 Kettlebell Swing
學習練習壺鈴累積的經驗,學到的越多,練習的日子越長久,越懂得享受單純而直覺的盪壺鈴過程。
全身穩定發力後,靜靜看著壺鈴自己帶著我的手臂離開軀幹往前飄起。身體在壺鈴往前擺盪的瞬間靜止不動;全身軀幹核心、臀腿都繃緊,腳掌也緊貼地面,腳跟壓緊地板。彷彿全身瞬間硬化成為打入地面深處的石樁,手臂則是末端綁著壺鈴且栓牢在石樁上的繩索。獲得身體對地發出的強大力量而作用在全身的反作用力,壺鈴往前往上離開身體,卻飛不走,無法向像砲彈般自由的享受短暫的拋物線旅程。受限於手臂長度,壺鈴往前浮起到拋物線的高點,短暫的滯空停留便失去動能,帶著手臂重新往下掉落。靜靜地專注著感受壺鈴帶著手臂即將撞上軀幹的瞬間,掐準最後一刻雙腿快速主動屈髖回到發力預備位置。壺鈴帶著手臂和軀幹會合了,完成髖屈預備位置瞬間,背部與腹部肌肉在最壓縮的狀態,雙臀與雙腿也完全繃緊不動,雙腳腳掌感覺陷進地面更深處。全身彷彿成為一座古老沉重的砲台,砲彈已經裝填,火藥壓實上膛,引線拉緊,擊發。雙臀像受到電擊般猛烈快速的收緊,身體又回到石化的直立狀態,雙腳又陷進地面更深處,彷彿是個不會停止的循環般,我又靜靜地,全身動彈不得,看著壺鈴拉緊手臂往前飄起。
我不喜歡過度分析事物。或者應該說,隨著年紀與生活經驗增加,越來越討厭幾乎凡事過度分析的自己。學習各種身體技能的經驗與過程,也是在經歷過各式過度分析搞得自己滿頭問號與各種挫折感的混亂時期之後,或許自己想通了,或是得到老師前輩直白的批評提點後,腦袋裡頭的霧才瞬間散去,很自然的發出『啊哈!』一聲,終於能夠近乎直覺的去感受練習項目的當下。不再一直執著於腦袋裡面構築的純粹思維的世界,而是當下,我在哪裡,身體正在做什麼,很專注而放鬆的和自己的身體共存合作。
常跟學生說,想像盪壺鈴的每一個反覆動作週期,像是心跳,也像火車在鐵軌上行進的聲音。每一次發力擺盪,像是盪鞦韆,坐雲霄飛車。動作持續過程,身體有自然形成的律動,不斷反覆循環。你應當試著追求,主動有意識的控制身體的髖屈與髖伸兩個姿態,保持全身肌肉張力協調合作,並在兩個姿態轉換過程穩定保持重心,有規律的動作節奏與配合的呼吸。如果你能透過反覆專注的練習掌握這些最關鍵的條件,自然會開始有個更多機會體驗到純粹直覺的盪壺鈴過程,並開始懂得享受這個基本壺鈴功的美好與浪漫;像是聽一段樂曲,讀一首詩,看四季輪替。
如果我跟你說,控制身體做想要的動作,重點不是想著思考著怎麼做才正確,而是身體動作當下確實的感覺到身體正在怎麼動,感覺得到身體位置的相互關係,感覺得到接觸的地面,感覺得到所處的環境,聽得見自己的呼吸聲。你會覺得我在說同一件事情嗎?
判斷一個技巧動作是否正確適當,除了有外部協助例如老師或教練告知提醒,學習身體技能的人,自己必須學會在練習過程感覺當下自己的身體在哪裡,在做什麼,而不是擔心是不是做錯了或做的不夠好。雖然這篇文章和盪壺鈴相關,身體技能學習卻不受限於運動專項。畫畫,書寫,彈琴,歌唱,騎車,攝影,烹飪,插花... 舉凡需要使用部分或全部身體協調合作完成的各種技能,一樣適用。
試過使用你的非慣用側滑手機刷牙寫字,挖鼻孔耳朵揉眼抓頭,拿刀叉筷子筆嗎?我們使用習慣到理所當然的慣用手,從不在乎是否有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上述動作,和除非有提及絕不會多加思考當下自己怎麼呼吸一樣;已經成為本能,全自動,沒有意識參與同樣順利完成。換成非慣用側做同樣動作時,身體腦袋都需要重新學習,忽然間,你需要重新學習怎麼拿筆拿牙刷刀叉筷子,需要慢下來思考並反覆檢查動作,很快就感到勞累,怎麼做都不順,好像笨蛋。這時候,你該如何學會使用非慣用手完成每日不用想不用思考不用分析就完成的許多任務?
剛開始,先拆解慣用側的動作;手勢角度姿態,手指力道分配,是否有鏡像的差異,左右側不對稱,天生的左右差異化影響... 於是,你開始越陷越深,覺得這是除非理解問題的癥結並找出最佳解否則難以克服的難關。每次練習都在想到底是哪裡做不夠好,陷入思考的迴圈反覆挑剔動作品質。然後,旁邊忽然冒出一位學會這項技能的路人甲告訴你:「模仿你的慣用手,一起跟著動,邊動邊感覺自己的兩隻手有什麼不同。」你的腦袋這時候好像被敲了一下,直覺告訴你,沒錯,其實沒那麼迂迴複雜。
學習,始於模仿。技能進展,需要不停的嘗試錯誤。
嬰兒學會說話,不是理解了才開始說,而是從模仿父母與周遭環境開始。起初並不理解,只是模仿。隨著使用的機會增加,嘗試錯誤的數量快速累積,很快的便開始理解最少量的單字單詞。說話的技能在不斷反覆聽說的嘗試過程構成特定條件的理解與適應,看到爸不會再叫媽,肚子餓了不會再只是哭,哇哇叫沒人理便慢慢學會不繼續哇哇叫,漸漸學會妥協與談判。身體的滾動、翻身、爬行、起身行走,也是在不斷嘗試錯誤的經驗中獲得進展。學習各種不熟悉的身體技能,需要經歷的過程是大致上類似的。即使近年進展大爆發的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其基礎也是一樣。沒有一個人工智慧系統是在理解學習什麼的條件下開始學習之路,而是被預先設了條件,餵龐大資料,經過數千世代演算過程,由多種結果慢慢的導出接近理想的演算值。
學習盪壺鈴的基礎發力完整過程,你需要的是先跟著老師或教練,一個位置一個位置模仿學習,並且在過程中確實感覺自己身體當下正在做什麼,身體姿態變化過程哪裡會感覺費力。不要怕做錯,因為不熟,做錯再正常不過。努力的嘗試錯誤,在最基礎的位置和動作上反覆練習反覆嘗試錯誤。當你確實累積足夠的練習量,自然會有足夠的經驗資料提供自己去思考並試著理解,學習的動作如何以理分析,逐漸構成內在系統化的架構。
不要怕做錯或做不好。累積盪了一百下,若是有總計十下是當下滿意可以接受的,就是個好的開始。一開始甚至可能連自己做得好不好都分辨不出來啊。這是包含我自己,初學者必經的過程,沒為什麼,就是練習累積的經驗還不夠多,如此而已。持續有正確的範本可以模仿學習,並且同時學習觀察自己動作品質的審查眼光。假以時日必定會有自己的心得,能夠更快速的抓出自己動作的缺失並且修正。練習的時候專注當下每一次反覆動作,不求多不求快不求速效,盪十下,當成盪十個回合的一下。直覺的感受動作當下全身合作的成果。做完練習再來分析評估練習缺失,下次練習時試著修正。
想要練習的時候,不要多想,就開始練習!